close

Keep quiet!

保持安靜!

穩定持續的沉浸在平靜安寧裡

 

1992年5月5日

 

當我談及寧靜( 寂靜)---當我告訴你們去沉入寧靜安祥的時候---對每個人來說,這寧靜安寧的心態,是不太容易穩固持續下去的。在這裡的絕大多數人都來自於不同的背景,不同的修習程度,不同的成就法門;並因此感覺他們必須要去“做”點什麼,要在修習中加點什麼。當我說“沉浸在寧靜裡”,這並非一個練習。沒有什麼要做的,並且也沒有什麼要消除的。在這個寧靜裡,不會追隨任何東西。沒有什麼要去回憶的,也沒有必須去“做”的任何形式的努力。對我正在談及的這個“寧靜安祥”來說,這就是一個標示。真實始終存在著,存在永遠存在著。存在是獨一無二的。它就被稱之為“Satyam永恆真理”。

 

我們談及開悟覺悟的概念,但首先我們已營造出了“束縛”的概念。束縛並不真實存在。你怎麼能夠刪除某個根本就不真實存在的東西呢?一開始,老師們就糾纏一個束縛的想法觀念,於是進而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練習被制定出來。在這世界上,也許有數百萬本書籍,每天出版上千本甚至更多。除了“安靜下來,寂靜!”就沒什麼了。當你單純的,實在的確定“住留在寧靜上”,那書還剩下什麼要看的嗎?

 

“無知無明遮蔽”根本不真實存在;真實唯有[存在]---真實唯有永恆真理Satyam ,如果你只是單純的住留在寧靜,你就會了悟那兒只有這寧靜安寧存在著。清晨,在太陽升起之前,它並不是首先努力試圖去消除掉夜晚的黑暗。那太陽沒說:“讓我先把那黑暗掃滅,並且只有掃滅黑暗,然後,在光明白晝下,我會升起”。因為那太陽沒有光明,也就沒有黑暗要被掃除。太陽甚至不知道有“夜晚存在著”這樣的事情。去刪除黑暗所必須的修練是什麼呢?這個黑暗在哪兒?所有修練都隱含暗示著黑暗的真實存在性,隱含暗示著“無明無知遮蔽”的真實存在性,但在事實上,它們根本不真實存在。沙漠上的河流是一個海市蜃樓;那是虛幻的根本不真實存在,它從未曾真實存在過。如果你走的越來越近,你會發現那沙子根本不是濕潤的;那純粹只是一個信念,僅僅只是一個把虛幻當真實的“信念”---讓我們一直在追趕著一個虛幻的海市蜃樓,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。那兒只有唯一的永恆真理;那兒只有唯一的真實存在。那兒需要修煉什麼嗎?恰恰就只有這修煉,在遮蔽著真實。

 

(在地球上才有白晝和夜晚,而太陽那裡沒有光明和黑暗的概念,是地球在繞著太陽為核心輪迴運動,然而從地球的角度去看太陽,這太陽系的核心,似乎它看上去,卻是輪迴轉動的,上上下下的。日昇日落完全是因為我們地球在動,而產生的“視運動”錯覺。同類的感知錯覺,我們都知道地球是高速轉動的,然而我們覺得它完全穩定和靜止。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,然而我們覺得它是極其平坦。既不真實存在著無明,也不真實存在著無明盡。相反的事物總是成對兒的同時出現,然而它們都是現象,“無明”是概念想法的現象,“無明盡”也是概念想法的現象。現像都是無常的,虛假的,非真實的,故而---無"無明",也無"無明盡"。)

 

 

你一直被大多數老師灌輸了一個觀念,有黑暗無明“真的”存在,於是你不得不去用你的全部人生來擦除這個黑暗無明。沒人談及光明;每個人都正在努力試圖去掃除黑暗無明,(似乎必須擦去什麼才能永恆)然而(光明和黑暗都只是想法概念)它根本並不真實存在。

 

首要的,尋找你真正的自我!有任何人曾經看到過“無明”嗎?有時候,當人們來見我,他們更接近“住在平靜安寧”,但他們說“我不明白,不理解為什麼”。那兒有什麼要去理解的呢?(誰總想要去理解?)單純的只住留在平靜安寧裡---這平靜安寧,這寂靜就是真正的你,真正的“在”。那兒怎麼可能有任何懷疑?(誰在懷疑?)持續的穩固在平靜安寧裡,你發現真正的你被揭露出來。

 

在各種靈修練習中,自始至終你忽略了一個傢伙,它促使著這修煉練習的發生,是誰在誘導這修煉練習。讓你的身體,你的智力捲入這些練習之中的是誰?讓你認定你需要練習的是誰?誰在誘導你的心智捲入努力奮鬥去獲得知識?假如“正在誘導著行為造做”的傢伙沒在那兒,你根本不可能引導和掌控任何練習行為。這就是之所以我告訴你們去單純的住留在寧靜上的原因,只是簡單的,樸實的,連續穩固在平靜安寧的寂靜裡。那麼你就會明白你真正是誰,你就會明白你一直以來始終是什麼,而這是堅不可摧的,永恆不滅的。除此之外,其它的所有一切都將破滅,都會消失,唯有[存在]本身永存。[真實存在]將始終存在---它存在---它是永恆的。那些非真實存在的一切現象,根本就不存在。

 

你有兩個可選項:

要么,你追隨絕大多數老師們,用你的一生努力去清除或者清掃心智。那麼首先,你必須要去探究查明,那心智是否真實存在著。沒人曾經看到過心智。縱然你找到它,你打算怎麼清理它?每個人都正在練習清掃心智,但迄今為止,把它清理乾淨了的人,一個都沒有。這個被打掃乾淨的心智在哪兒?

 

 

(六祖說:“慧能無伎倆,不斷百思想。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?”此說是六祖破斥臥輪禪師的'滅念頭'。臥輪禪師說:臥輪有伎倆,能斷百思想。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。六祖聽了破斥說:'此偈未明心地!若依此修行,是加系縛!以上帕帕奇的講述,讓譯者想起六祖詞句。用心智去清掃心智,猶如讓賊當警察抓它自己,

猶如一隻小狗原地打轉,追咬它自己的尾巴。但是,誰看到了這一切?那觀者是誰?)

 

 

第二個選項,是去住留在平靜安寧裡穩定持續,你就會知道你真正是誰。這是極其簡單樸實的。這不佔用你時間(不是讓你專門花費時間來“做”什麼,而是隨時隨地的沉入平靜,猶如天空,任雲兒自來自去);事實上時間根本不存在。沒有任何外力能拯救你,你就只須去穩固住留在平靜安寧裡---這樣就足夠了---並且你會知曉你是永恆存在。你是永恆存在本身。

 

 

 

Keep quiet!   Keep quiet!   Keep quiet!

安靜,保持安靜,穩固住留在平靜安寧裡

 

1992年9月5日

 

一個人從德國寫信給我說:“儘管我們從未物理接觸過,但我已經通過一盤錄像帶聆聽了你的話語。有句話是說:“保持安靜,保持安靜,保持安靜,穩固住留在平靜安寧裡。” 我無法描述這番話帶來的印象,或​​者說自從聽到這句話之後,那所發生的情形。之前,在我人生中所讀到過的任何一本書裡,我從未曾聽到過這個關於“平靜安祥”的描述。其他老師們不這麼講。某種力量已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,以至於我能夠去沉浸在平靜安祥裡。”

 

我們來仔細審視這一點:這平靜安祥的本質本性:

怎樣體悟這平靜安祥,如何讓這平靜安祥慣常地進行。( 形成堅固的時刻持續的習慣)

 

七千年前,阿朱那問克里須那,如何去讓心智平靜安寧。“心智,它正像那風一樣”,他說,“你不可能用你的雙手握拳來抓住它,你無法掌控它。心智是如此的變幻莫測,激流動盪混亂,它如何才能被控制住?”克利須那的回答是簡單樸實的:憑藉完全冷靜超然的心態並讓這冷靜超然的心態穩定持續形成習慣,就可以讓心智平靜安寧。

 

冷靜超然和穩定持續的習慣,這兩個詞是有極其重大的意義的。一個人怎麼能輕易的獲得離欲心(viragya)也即“冷靜超然和超脫”的呢?每個人都渴望在客體事物現像上盡享感官上帶來的享樂---看,聽,聞,嘗,觸----他們所感興趣的,所痴迷的就是這些啊。所以,心智怎麼能夠超然於它的感官對象,並且讓它沉入平靜安寧呢?只有當你認清這所有的客體對象並不帶來持久的和諧與安寧,而由於你的個體匱乏認同,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物質肉體享樂慾望而想入非非,是不可能滿足的。始終在不斷的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尋求肉體感官的尋歡作樂,從不去尋求和諧安寧,你就正在營造著某種“不滿,不快,不悅”,在這些客體對象事物裡,你似乎總是得不到持續的滿足和愉快。只有當你認清這些的時候,這超然的冷靜才會發生,很自然的你就想讓你自己超然於這些事物,讓你超然於這些根本不會帶給你和諧安寧的東西。

 

有一位著名的聖者,一個窮人,大約在500年前,名字叫“Thyagaraya”。對音樂感興趣的人們熟悉他的名字。他是藝術家之王者,歌唱家和音樂家之王者。他說:“如果內心沒有平靜安寧,即使給你無數王國,也不會給你帶來幸福快樂。”當我們知道那客體感不可能帶給我們持續不變的幸福快樂,那心智就會緩慢的離開這些客體對象。在《吠陀經》中,這被斷言為“非此非彼”---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。

 

無論何時,只要心智跑出去追逐某一客體對象的感知和觀念,就把它領回平和,把它領回平靜安祥。無論它什麼時候跑出去,都讓它平息下來,安靜下來。輕輕的把它引領回來,因為你已經看透了那些客體感,那些感知現象並沒給你帶來平和安寧。這就是克利須告訴阿朱那的奧妙---冷靜超然。無論何時心智外放,跑出去,就讓它從它對各種客體對象的觀念糾纏中一次又一次的超脫出來,引領回平靜安祥的心態。

 

冷靜超然必然和智慧,和“梵”的認知了悟,和“解脫自由”的認知了悟並存而相互支持。渴望解脫自由和超脫於觀念和感官感受,必然同時並行。讓你自己超脫於“非永久的非持續的”無常變化的事物,兩腳一伸舒服的躺在那始終穩定持續的地方,休憩在那永恆不變裡。讓你的凝視始終穩定持續的集中在這裡---“梵”(我在),集中在覺悟的願望上。用這解脫的渴望來讓你停留在這兒---這安靜平和里---這寂靜“我在”上。時時刻刻持續的反觀“我在”,連續不斷的穩定在平靜安寧上。在你的心智中那解脫自由的渴望已經升起了。因為你輪迴輾轉了數百萬年,這解脫自由的願望才會升起。現在去傾聽這寂靜,持續的反觀這平靜安寧,連續不斷的凝視它,連續不斷的穩固在這安寧平靜上。這安寧平靜必須時時刻刻連續不斷。

 

很多人問我,當它們回到家中,會發生什麼。他們說在這裡感到安寧,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反反复复的傾聽這個真實,但是反照反觀必須時時刻刻持續不斷。無論你在何處,當你坐下來,就觀照這本來自性,觀照在這“梵”(我在)上,觀照在這真實,這平和,這寧靜上。時時刻刻凝視"這兒",在你們自己內在中談論“這兒”。在這個宇宙中,這就是你們的時間如何度過的方式。那些能夠立刻擁抱這[真實]的人們,他們抱住瞭如同喜馬拉雅山一樣巨大的功德。他們被領入沙特桑。那些還沒能認出這真實的人們,還必須要等待。

 

某些人來到沙特桑,然後就想逃避,離開沙特桑;他們想去別的什麼地方。因為從前世攜帶來的因緣還不成熟完備,並且這因緣業力正把他們帶入他們的下一生,所以他們會從沙特桑離開。我知道一些人,他們想返回他們之前的修習中心和靜修所。他們曾在那裡找到很多平和安寧,幸福快樂,並且從那些修習中心和靜修所的朋友夥伴那裡感到喜悅。我勸告他們,這個沙特桑並非適合每一個人。我不挑剔他們。這是因緣業力的影響。他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,再多轉世幾次。這沒什麼,這不重要,你可以多轉幾次。早晚有一天,你將不得不來到沙特桑裡。那些來到沙特桑的人們,他們並不是第一次來。他們有功德。他們已經完整的包含全部內容的完成了數百萬輪迴再生,這是不可避免的,不可抗拒的,這讓他們現在非常信服的坐在這兒,坐在沙特桑裡。這可能是極個別的少數幾個,但這不重要。其他的所有人將不得不等待;現在,沙特桑不會對他們有效果,不會令他們信服。每個覺悟的聖者都斷言了,你需要適當的因緣,需要充分的因緣業力---在以前的轉世中有沙特桑的經歷,就會把你帶到這裡來,帶到沙特桑裡來聽聞,為了寂靜安寧而來到沙特桑。

 

佛陀出生是一個王子,叫做喬達摩悉達多。在他第一次離開他父親的王宮外出尋訪時,他第一次遇到了疾病痛苦和不安,無法避免的要去面對“生老病死”的問題。他立刻下決心要保持安靜平和,去減輕和止息這病痛,疑慮恐懼。這就是前面所指出的,從這些客體對象的感官享樂里,從這些客體現象的觀念中超脫出來。他一旦面臨外在的現實人生,他就立刻下了決心,“不,我不要這種生活”。他回到家,面對他的人生,一個超脫升起,他離開了他的王宮生活。

 

圖卡拉姆,一位偉大的聖人,他說:一個人依附於他的房子,依附於他的妻子,依附於他的兒子,他就被纏縛。這是所有聖者都曾經講過的。圖卡拉姆建議去審視這所有類型的依附粘連,這所有的共相纏縛。他說,對一個男人來說,沒有比對他妻子的依附更大的纏縛了;對一個女人而言,沒有比依附於他丈夫更大的纏縛了。事實上對於財富,對於房子的渴望也是同樣的。每一個男人都有強烈的渴望,去擁有一個兒子來繼承延續他的血脈。下面這三個詞是圖卡拉姆所說的:配偶,房產,和子女構成了一個整體彼此隸屬依附又彼此拘押的競技舞台。佛陀回來就從這一切之中覺醒。他看透了人生的本質,他脫離了對他妻子的依戀,脫離了對他兒子羅睺羅的依戀,脫離了他的王宮和奢華的物質享樂。他沉入寧靜安祥。在菩提樹下,他沉入寧靜安祥,他解脫自在。這全部所指就是“沉入平靜安祥”。迦比爾說:“平息你的心智,你的言語,智力活動,沉靜下來,然後...看看到底發生什麼。”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轉自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082b8240106lsdb.html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satsangbhavan.net/Keep Quiet!.htm

翻譯整理:冷靜投機博客- 心燈一盞照徹明(歡迎指正翻譯錯漏,謝謝)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覺醒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NIES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